王彬:复旦师生“一分钟行动”易演变成自嗨-凯发旗舰厅

王彬:复旦师生“一分钟行动”易演变成自嗨-凯发旗舰厅

来源:齐鲁网

作者:王彬

2017-01-01 22:06:01

作者:王 彬

近日,复旦大学几位师生联合发起2017年新年“一分钟行动”,号召大家在新年第一天(2017年1月1日),每个人做一件小事:或“陪站”一分钟、或“道歉”一分钟、或“拼图”一分钟,来体验或实践对路边乞讨儿童的生命尊严的尊重。(1月1日 澎湃新闻)

在我国不少地方确实存在儿童乞讨的情况,但这是文明社会所不能忍受的现象。复旦师生的新年陪乞童的“一分钟活动”,初衷是让乞讨儿童认识、体会到尊严,也希望参与者有意识地给予乞讨儿童以尊重,给予更多的关注。再通过舆论发酵,呼吁人们行动起来,进而引发社会群体的共鸣,更多的关爱那些乞讨儿童。这初衷没错,但是其现实操作的可行性以及实际效果有待商榷。

怎么说呢? “一分钟行动”分三种形式,包括陪站一分钟、道歉一分钟和拼图一分钟。从可行性方面来讲,在参与者与乞讨儿童相处的这一分钟里,普遍性呼吁的现实很难让参与者都懂得与乞讨儿童相处的方式方法,再加上全靠活动驱使的相处有一定盲目性,最后孩子得到到底是关注的尊重,还是无形的伤害,恐怕在现实中难以把控。

这样一来,契合初衷的可行性就堪忧了,如此活动形式岂不是一些人单方面的主观臆想?至于实际的效果,真的能让乞讨儿童认识、体会到尊严吗?恐怕不见得如此。具体而言,一个个体对尊严的认识和体会,虽说可能出现通过他人一个举动、做一件事情就能得到触动,进而有所认识和体会,但那毕竟是极少数情况。而对于心智还不健全的儿童来说,又如何去顿悟这活动的意义?他们更在意的是物质馈赠,恐怕理解不了这精神馈赠,所以,得到触动可能性更是小之又小。

要知道,大多数个体还是要通过长期的生活体验和感触,与他人的长期接触,才能认识和体会到尊严的可贵,这是客观规律。这就给活动在乞讨儿童上产生的效果泼了冷水。那这所谓的尊重,只是在参与者的脑海里存在罢了。而参与者方面,能让参与者体验对乞讨儿童的尊重吗?即使有临时性的触动感受,可活动中并无非常有代入感的交流,这就意味着所谓的感受很可能的单方面的矫情,结果只会不了了之。具体来看,面对陪站、道歉和拼图的形式,乞讨儿童的反应更多的是茫然与无措,因为这些行为不是他们内心所期待的东西,参与者的形式举动,无法将其代入到孩子的内心世界,其也就很难与乞讨儿童寻求到共鸣。参与者感受不到这些儿童的欣喜和尊重,没有触动心扉的交流,其自身也很难触发真正和长久的感动。

既然,直接效果的观感都有这么多存疑的地方,更别说想间接传达的社会共鸣效果,也不会太理想。这样看来,双向的尊重以及社会的共鸣,可能只不过是组织者和参与者的一厢情愿而已,实际效果堪忧。也就是说,基于操作可行性和实际效果具体考量后的“一分钟行动”,虽然初衷很好,但是稍有不慎,就很容易在实际过程中演变成某个小群体的自嗨行为。进而更像是一场“仪式的狂欢”,小群体的现实意淫,就只有自我道德上的满足,现实意义比较有限。

即使这样的活动能够获得社会群体对乞讨儿童的关注,那也只是暂时的关注,因为其本身就没有长远的打算和持久的生命力,自然也就逃脱不了“昙花一现”的命运。从这以个案来思考乞讨儿童的现实和未来,最基本的感触就是,与其搞“仪式上温暖”的公益活动,进而演变成自嗨,不如实实在在的加进现实的温暖。比如,做更接地气的公益活动,请乞讨儿童吃个热饭,洗个热水澡,送本书,帮他们找亲人,为儿童福利保障制度积极献策等,这样的活动更能引发社会共鸣,让更多人来帮助他们,这才是真正“善心狂欢”,而不是止于仪式。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立场,仅供参考。】

[责任编辑:杨凡、赵国徽]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请关注。

刘颂寒:专车第一案宣判结果是法制时代“创新”

客管办被判罚败诉,其实法制时代的一种创新。法律法规的与时俱进,才能保证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虽然,监管难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详细]
齐鲁网 2016-12-30

刘天放:“卖孩子买宠物”,如何治愈人的硬伤?

法制的荒芜,教育的乏力,责任感的缺失,救济的缺憾等,都是造成人伦道德彻底丧失的原因。也表明,我们对一些年轻人的教育上是很失败的,这...[详细]
齐鲁网 2016-12-28

齐鲁漫评:谨防“微商推广”落入网络传销陷阱

“微商推广”正是披着微商的外衣,打着营销的旗号,实则行着圈钱的骗局,先交压金,做满一月,全额返还,转转广告,就可坐收相应的日薪。“...[详细]
齐鲁网 2016-12-27

堂吉伟德:实名的“黑卡”销售依旧考验管理效力

对症下药,则需要采取综合施治和多管齐下的方式,最终的出路,还得围绕落实责任这个核心要件,来安排制度和落实举措。唯有补齐监督与管理上...[详细]
齐鲁网 2016-12-26

刘义杰:大学女生爆料试卷“性别歧视”值得点赞

让人意料的是,有些学生意识到了这种性别歧视文章带来的不妥,并将这种不适感说了出来,指出性别平等应该是教育者的必修课,并希望学校给20...[详细]
齐鲁网 2016-12-26

陆敬平:挤干招标水分才是遏制药价虚高治本之策

央视记者通过近8个月的明察暗访,终于揭开了药品价格虚高的内幕。因而,作为监管部门不要一味报怨医生和医药代表的无良行为,毕竟是人都有...[详细]
齐鲁网 2016-12-25

刘天放:不要过分解读“洋节”给国人带来的冲击

是的,一些传统节日有衰落的迹象,洋节反而大行其道,大有取代传统节日之趋势。不过别担心,那不是文化眼光,而是商业眼光,也是文化不自信...[详细]
齐鲁网 2016-12-24

磊磊:“垃圾船”长江偷倒,尽显“整体意识”迷航

如果政府部门有内部化解之道,垃圾外输处理的问题恐怕也就不复存在。接二连三发生的异地偷倒事件,说明有些城市垃圾的自我消化能力还有所欠...[详细]
齐鲁网 2016-12-23

杨玉龙:在小学生微信群卖黄色电影,岂止是无耻

现如今,随着电子智能设备的普及,为了联系方便,或者因为学学习需要,手机已经成为大多数学生的“标配”。玩游戏、做作业、群聊等等,这些...[详细]
齐鲁网 2016-12-23

刘根生:圣诞节不能只有商家“肆无忌惮”的狂欢

只是到底该怎么过圣诞节的争论并没有因此画上句号。不可否认,与二三十年前的情况大不相同,不管是年轻人还是中老年人,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详细]
齐鲁网 2016-12-23

刘天放:女大学生只是缺乏性知识的社会群体之一

正确的性知识不是靠单一渠道就能获取的,而是来自多种渠道,如此才能学会如何在适当的时候开启“性生活”的大门。看来,需要补性教育课的不...[详细]
齐鲁网 2016-12-21

戴先任:要避免被流行的网络“污言秽语”裹挟

在这个社会转型期,才不会迷失人生方向,不会陷入“污言秽语”的泥沼中不能自拔。也要重塑国人信仰,重树国人文化自信等,一个有信仰、有修...[详细]
齐鲁网 2016-12-21

朱永华:养女23年被判“收养无效”更需法外施情

针对养女小芳的起诉,法院应当在不纠结当初收养关系认定的同时,在庭外调解上多做功课,能够“修补好”养父女之间的关系,显然比一纸判决来...[详细]
齐鲁网 2016-12-20

凯发官网入口的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06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81号  邮编:250062
凯发官网入口的技术支持: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