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网聚·网络旺年】从亲和、礼敬与吉祥中品味中国年味儿-凯发旗舰厅

【家国网聚·网络旺年】从亲和、礼敬与吉祥中品味中国年味儿-凯发旗舰厅

来源:齐鲁网

作者:胡春雨

2018-02-20 07:48:02

编者按:年俗,是一种历史记忆,也是一种乡里人文。有人说每年的“年味儿”淡了,其实是人们对“年俗”缺少了一点“敬仰”之情。为深入挖掘各地原汁原味的过年习俗,重现最富真情的年俗世界,齐鲁时评在春节期间推出年俗专刊,邀请各地的社会评论员,以深入乡村,融入城市的真切感受,谈一谈年俗的原典世界,看一看年俗的新变化、新发展。

“网络旺年”系列文章之八|年俗新谈:从亲和、礼敬与吉祥中品味中国年味儿

作者:胡春雨

眼见着逼近年关,依然奔走在千里长途中,徜徉在万卷诗书里,一直来不及感受年的味道。当街上跑的车愈发少了,商店关的门愈发多了,鞭炮的喧闹声也彻底消停了,偌大的城市变得素素净净,这才想起年的步伐,已经有条不紊悄然而至。于是锁上办公室的大门,跑回家中张罗着换春联、贴福字,清扫一年的积尘,把窗上陪伴了一年的五德鸡换成旺财狗,生活的节奏也便一下子切换到了过年,找回了年的感觉。

年年过年,从小时候端着面糊跟大人贴春联,到现在孩子跟在身后拿胶带贴春联,岁岁年年,总有一些固定的范式烘托着节俗的意象,在意识深处烘焙出年的味道。一年年都说年味淡了,终究味道浓重,因为在年俗热烈欢快的外表下,传承着中国年永不衰歇的精神:亲和、礼敬与吉祥。我想,这就是年俗的味道,我们是如此渴望,如何淡得了呢?

以人为本的中华文化,贵在化民成俗而又日用不知,把经典的民族精神,悄然融入到国风民俗中,形成国人普遍的文化心理与认同。春节,炎黄子孙最大的节日,便是走了这样一条文化路线,由此获得一种神力,不管人们怎样口口声声年味淡了,仍然迈着相同的步伐——世世代代,哪怕千山万水,向着家的方向一路奔波,然后打开固定的剧目,一遍遍上演。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如果说年是一道文化大餐,那么这道大餐里,烹调着亲和的味道,乐享着礼敬的菜品,满满的盛在家的盘子里,等到热气腾腾的端上来,满眼都是吉祥的色彩。因为,过年过的是人情,承载着我们最为本真、永不褪色的价值。

春节是春的节日,是岁月轮回中最为重要的节点。在这样的节点上,年的礼俗通过一个个具体而微的家庭,塑造着中国文化对社会和谐、天下大同的追求。儒家经典阐释的社会进步规律中,“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小小的家庭,乃人类的全部——里面安顿着男、女、老、少,我们的生命在此传承、化育,种种社会关系由此向外延伸。按照传统的节俗,孩子们见了老人要规规矩矩地行礼,长辈们要场场面面地给孩子压岁钱,你来我往之间也许疲惫了一点,但以直观的方式践行着尊老爱幼的美意。

一杯酒一顿饭,樽俎之间贵在少长有礼,用最亲切的方式,调和着浓浓的亲情、友情和乡情,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定义着各种人伦关系的准则。中国人的酒桌上,一杯酒总有深意,细细品味,在亲和的氛 围里,传承着礼敬的精神。

传统年俗的神力,在于这道大餐有足够的丰盛,其中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的亲爱与忠厚,还包括对祖先与神明的感恩与敬畏,礼的精神贯穿其间。譬如祭祀祖先,而今哪怕因陋就简,依然是大多数中国家庭不可缺少的环节。《礼记》云:“君子反古复始,不忘其所由生也,是以致其敬,发其情,竭力从事,不敢弗尽也”。我们的生命从哪里来?人类的生命要向何处去?中华祭祀文化,以无用为大用,安顿着人类的精神世界。祭祀,是因为人类总有永恒的价值,总有高于尘世的追求,倘若没有了祭祀文化,没有了礼仪精神,这一切将如何安放?

春节的色调无疑是快乐的,让人们世世代代乐此不疲,但又不仅仅是肤浅的感官享受,若非深厚的文化内涵与价值追求,节俗也就无所谓神力。在近代以来中国文化的现代改造中,我们丢掉了很多赖以安身立命的东西,在挣脱传统束缚、引入科学民主精神的同时,很多优秀文化被贴上了封建迷信的标签,甚至危及到中国文化的根基。记得老子说:“进道若退,夷道若纇”,放到历史前行的进程看,不妨算做一种旁解罢。如果说年味淡了,我想当下祭祀文化及其精神的式微,乃其中一个深层次的原因,而不仅是日常生活条件的改善。年俗的流变,乃中国文化消长进退的一个缩影。

但年俗哪怕淡乎无味,终将与民族文化进程一道,继续发展下去,只是难免留下时代变迁的印痕。因为年的习俗里,寄托着中华民族对吉祥如意的热切追求,集中起来书写为一个大大的“福”字,演化成种种风趣而又吉祥的民俗,站在岁月的节点上,为未来祈福。

譬如进了腊月门,不管人们文化高低,说话都要讲究起来。我们从小便被大人告诫,过年的时候不许吵架,不许生气,也不许说不吉利的话,否则一年都不会交好运。于是,水饺煮破了也照样是挣了,不小心打碎了碗,也照样是岁岁平安。“一年之计在于春”,老一辈的话是不是有科学依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这些看似无端的民俗,调节着节日的气氛,管理着人们的情绪,让春的节日充满喜气,永远具有欢天喜地的神力。

一个福字,是中华民族最大的企盼,凝聚着最吉祥的含义。《尚书-洪范》中的五福,被称为“一寿,二富,三康宁,四攸好德,五考终命”。概括起来,便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永恒向往与不懈追求。从人性中来,到生活中去,便是年俗文化代代传承的妙道。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立场,仅供参考。】

[责任编辑:杨凡、赵国徽]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请关注。

《红海行动》影评:以战止战,再接再厉

通过《红海行动》,林超贤表达自己对战争的看法,那便是“以战止战”,也正如我国最古老的军事著作之一的《司马法》所说:“国虽大,好战必...[详细]
齐鲁网 2018-02-19

谭浩俊:有“年味”才是年夜饭的真正“含金量”

很多上了年纪的人,仍然希望把年夜饭留在家里吃,仍然希望在劳累中吃上一顿快乐的年夜饭,就是因为他们对年夜饭注入了太多的感情、太多的希...[详细]
齐鲁网 2018-02-19

《谈判官》剧评:谈判中的以“爱”之名

在剧中中两人原本截然不同的命运轨迹在相遇后从此变得“难解难分”,也让人看到一种“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的爱情。喜欢剧中黄...[详细]
齐鲁网 2018-02-17

白东和:春晚亮出了文化自信,展示了文化自强

春晚既亮出了中国的“文化自信”。也展示了一种文化自强,更重要的是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化,狗年春晚有特色,更有文化,也有自信,这正是狗...[详细]
齐鲁网 2018-02-16

朱永华:为自觉遵守“禁放令”的每位济南人点赞

无论春节还是其他传统节日、习俗,说到底,都不过是很多人共同“商定”日子然后共同去做的某一件事,推崇顺应的人多了,也就逐渐成了节日或...[详细]
齐鲁网 2018-02-16

朱永华:整治农村赌博,建设一个文明法治新农村

农村的春节赌博歪风得不到遏制甚至不能彻底扫除,不只会让很多村民倾家荡产,严重危害农村社会稳定,更会滋生一系列次生灾害,甚至会瓦解基...[详细]
齐鲁网 2018-02-15

杨玉龙:让“奋斗是一种幸福”成为新时代最强音

新的一年充满了新的希望,面对着春暖花开,我们就应该将奋斗当作座右铭,时刻激励鞭策自己,努力奋斗、不断前行,以成就更好的自己。唯有人...[详细]
齐鲁网 2018-02-15

【家国网聚·网络旺年】没有爆竹,一样可以过好幸福年

不论什么年代,我们传承先贤文化、接受文明传承,都是为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尤其对当今社会而言,人们更希望看到的是祥和稳定、...[详细]
齐鲁网 2018-02-14

邓海建:“山寨巴黎”,城市三俗建筑的病症而已

不过,建筑既然星罗棋布在城市的版图上,总该有些底线、总该有些腔调,微观不干预,不代表宏观不引导。“山寨巴黎”这样的建筑,很难说迎合...[详细]
齐鲁网 2018-02-14

吴云青:老剧长盛不衰,新剧不受待见,为何?

观众可以接受电视剧制作在资金、技术等客观制约下的无奈,但看不惯露骨的广告植入和刻意注水因而冗长的剧情;宁肯原谅一个努力但演技生涩的...[详细]
齐鲁网 2018-02-13

邓海建:让小镇青年搭上乡村振兴的“时代列车”

仓禀实而知礼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文化引导或者文化市场整治固然是挺要紧的事,而在乡村振兴或城镇化推进中,怎样让小镇青年搭上时代...[详细]
齐鲁网 2018-02-13

【家国网聚·网络旺年】年俗越丰富,“年味儿”就越浓

民俗文化活动扩大了春节的外延,挖掘了节日文化的内涵,让越来越多的人体会到节日的“喜庆”。民族节日传承着一个民族的文化、风俗、人文、...[详细]
齐鲁网 2018-02-13

梁江涛:玩八项规定答题小游戏,耳边响起一句话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有腐必惩、有贪必肃,一大批“老虎”“苍蝇”被绳之以党纪国法。十九大之后,反腐“成绩单”...[详细]
齐鲁网 2018-02-13

凯发官网入口的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06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81号  邮编:250062
凯发官网入口的技术支持: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