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
2018-09-13 10:00:09
地理的边疆 开放的前沿
(一线视角·让一带一路走深走实①)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5周年。5年来,“一带一路”倡议给世界经济的大海带去新的活力,为世界可持续发展进程激发新的潜力。5年多时间,中国许多地方在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过程中敞开“向外看”的胸怀,耕耘出一条全新的发展之路。“走深走实,才能走远走好”,本系列评论将多视角呈现各省区市深度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探索,展现各地落实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的实践。——编 者
提起“瑞丽”,许多人的第一反应是一本时尚杂志,这恰是知名度效应的一种现实表达。事实上,现实中还有一个地方叫瑞丽,是祖国西南边境上的美丽城市。除了“密密的寨子紧紧相连,弯弯的江水碧波荡漾”,这些年的瑞丽之美,在于它逐渐散发出“沿边特区、开放前沿”的特殊开放气质。
云南地处边疆,发展基础较弱且远离中心市场,面对激烈的区域竞争,如何闯出一条跨越发展的路子?其实,云南经由陆路可直通中南半岛,在古代,绵延千年而不衰的“茶马古道”,曾让云南成为中国西南连通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的贸易枢纽。“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云南地理区位和历史特征,在视察云南时这样作出指示。利用区位优势,打开国门搞建设,在“一带一路”中谋发展,为云南经济起势腾飞指明了方向。
瑞丽,正是云南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一个典型城市。改革开放以来,瑞丽靠着石头、木头的“两头经济”,从“满足温饱”变得“珠光宝气”。然而,小富即安不是瑞丽的追求。初级产品贸易附加值低,受市场波动明显,而且发展红利惠及面有限。如何实现更高水平的增长,曾给瑞丽带来许多烦恼。这些年来,从落地“境内关外”海关特殊监管模式,到设立“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从引进项目发力“瑞丽制造”,到谋划推进中缅陆水联运通道,正是“一带一路”倡议,让瑞丽有了“土鸡变凤凰”的无限可能。今天,每天有4万多边民通过海关入境,瑞丽已成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重要前沿和窗口之一。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边疆地区不能有“边疆心态”,地理的边疆,换个角度看,其实就是开放的前沿。能不能站上开放的前沿,就看有没有互联互通的开放决心,有没有敢为人先的改革勇气。改革开放第一拨走上开放前沿的城市,都是在游泳中学会的游泳,通过奋起改革,在改革开放征程中完成了由“后卫”向“前锋”的华丽转换。人们常常说,口岸是开放之门,口岸是合作之窗,口岸是友谊之桥。像瑞丽这样的边境城市之所以可以后起直追、后来居上,密码就在于“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云南有着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商缘相通、文缘相融的独特优势,当好共建“一带一路”的“前锋”,责无旁贷,责必担当。
共商、共建、共享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原则。瑞丽立足自身优势和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也给对面缅甸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民生福祉。今年投产的瑞丽雅戈尔制衣车间,帮助四五百名缅甸青年成为产业工人;每年几十亿的缅甸水果经由瑞丽销往国内,这些水果基本是缅甸农民种植管理的;瑞丽市有国门书社和学校,每天有许多缅甸“小留学生”过境读书;惠及外籍人员职业的澜湄学院,已落户瑞丽畹町……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围绕共建“一带一路”着力打造瑞丽试验区升级版,全面深化对缅交流合作,将来必能更多更广地造福中缅两国百姓。
“彼此为近邻,友谊长积累;不老如青山,不断似流水。”1957年,陈毅同志访问缅甸时挥毫赋诗《赠缅甸友人》,赞颂中缅两国间的“胞波”友谊。如今,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托举下,由瑞丽江串起的“胞波情谊”更显绵长而坚韧。撸起袖子加油干,美好生活正在向我们走来。
(作者为本报云南分社记者)
《 人民日报 》( 2018年09月13日 09 版)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