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网
2023-03-06 20:25:03
高质量发展山东实践系列网评②
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于关键处落子至关重要。山东牢牢牵住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锚定“走在前、开新局”,扎实推进先进制造业强省行动,着力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数字经济做优做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力提效,推动山东由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转变,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在齐鲁大地蓬勃万象。
曾经的济钢生产区(资料图)
让传统产业挺起“产业脊梁”
作为我国唯一拥有41个工业大类的省份,山东具有形成广泛示范的产业优势。山东曾面临传统产业和重化工业占比长期偏高,产业基础能力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较低等问题。
“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自2018年掀起轰轰烈烈的新旧动能转换,山东通过新生产要素在区域间的优化重组,重塑区域发展新动能。围绕传统产业的升级发展推进“万项技改、万企转型”,一业一策推动钢铁、化工、有色、轻纺等行业改造提升。每年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工业技改项目1万个,相关项目累计已超过5万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智能化技术改造覆盖面超过70%。
作为全国首家全面关停钢铁主业的城市钢企,济钢“无钢”,通过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现代城市服务,2022年重回世界500强。济钢的成功转型,是山东省产业结构调整、新旧动能转换的缩影。作为企业数字化发展的标杆,“灯塔工厂”潍柴动力以本体热效率最高的发动机向世界展示出“山东智造”的实力,成为工业企业加快智能转型的一个样本。
经过五年的“腾笼换鸟、凤凰涅槃”,产业结构和经济格局深度重塑。2022年,山东在全国经济总量前五省份中增速第一,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74万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6%,固定资产投资6.1%,进出口总额增长13.8%,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48.3%左右,获批国家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6家。
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实现了华丽的“大象转身”,提升了山东在全国的整体竞争力。为全国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了“打样”、示范作用。
拥有了成功经验,山东先进制造业强省行动计划提出,力争3年内转型改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万家以上,助力传统产业插上“腾飞翅膀”。
青岛四方机车生产的新型时速350公里复兴号高寒动车组(资料图)
助新兴产业不断“加力提效”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山东坚决摒弃先污染后治理或边污染边治理的粗放型发展老路,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海洋、医养健康、高端化工、现代高效农业、文旅产业、现代轻工纺织、现代金融服务等“十强产业”作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的主战场。通过延链、补链、强链的长链效应,山东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新经济串“珠”成“链”,实现规模化集群式发展。
我国每100辆高速列车中就有60多辆是从青岛城阳驶出,济南圣泉集团全球首次从玉米芯提炼出石墨烯并生产纤维制品助力中国航天、全球首座十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冬奥会上国内首台具有完全自主产权的智能雪蜡车……在高端装备领域,山东已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87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2家,3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研发推广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和关键零部件1443个。
通过坚持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路子,山东正围绕“双碳”目标,大力通过能源结构转型和绿色低碳技术的应用,加快绿色低碳转型。三年行动计划提出,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快煤电机组更新改造、建立绿色低碳标准化创新发展机制、开展近零碳试点创建等一批措施,着力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在首届济南国家级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高端峰会暨黄河流域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博览会上,与会嘉宾与智能机器人互动。
用数字经济打造“智慧大脑”
数字经济正成为山东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山东立足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重大战略,成立由省委挂帅的数字经济办公室,打出一系列“赋能增效”组合拳,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数字变革引领产业全面转型,全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排名全国第一。
山东依托实体经济规模体量大、应用场景丰富等比较优势,深入实施“工赋山东”专项行动,一手抓平台打造、一手抓融合赋能,通过抢抓国家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区建设契机,通过发布山东半岛工业互联网示范区建设规划,支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培育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为全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探索路径、打造样板。
山东发挥数字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基于数字孪生的智能制造系统”等3059项省级企业技术创新项目,一批数字领域关键技术、产品实现重大突破。开通全国首个数据赋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平台,实施“数据赋能”行动,建成全国首个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济南、青岛“双枢纽”省份。大数据产业业务收入超过1600亿元,比重占全国1/8。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9%,比全国高出10.3%。
山东强省行动计划提出,每年将培育100家以上智能工厂,力争到202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中应用工业互联网的比例达到45%左右。
春潮涌动,实干为先。山东牢记总书记嘱托,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推动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高质量发展成为山东奋进向上的主旋律,书写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的崭新篇章。(文/阮尚辉)
闪电评论,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qilushiping@iqil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