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新闻网-滚动新闻
2021-08-28 19:25:08
整治“饭圈”乱象,中央网信办再出重拳。
近日,中央网信办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饭圈”乱象治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提到,“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各地落实有关工作要求,围绕明星榜单、热门话题、粉丝社群、互动评论等重点环节,深入整治“饭圈”乱象问题,取得了一定成效。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近年来,“饭圈”乱象愈演愈烈,粉丝互撕谩骂、拉踩引战、挑动对立、侮辱诽谤、造谣攻击、恶意营销等现象屡见不鲜,破坏清朗网络生态,甚至违反法律法规。在“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之前,就接连发生“粉丝倒奶”和“粉丝在飞机滑行阶段不听劝阻闯舱追星”等事件,舆论为之哗然。
对于非理性的“饭圈”文化,相关部门屡屡出手整治,但规范之路依然道阻且长。在“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的情形下,最近又有艺人粉丝“顶风作案”互撕谩骂,“饭圈”乱象整治之难,可见一斑。为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大治理力度,压紧压实网站平台主体责任,切实突破重点难点问题,不断巩固和扩大专项行动成果,重拳出击解决“饭圈”乱象问题。
“饭圈”乱象,侵蚀着众多网民尤其是青少年群体的三观。追星本无错,如果能与偶像一起变得更好,也不失为美谈。但如今的“养成式”追星几乎等同于疯狂打榜投票、买代言、做数据,“集资”“氪金”逐渐成为常态,许多青少年深陷“偶像有我才能更好”的幻想,难以自拔。
今年5月,一项面向青少年开展的追星调查显示,73.4%的受访青少年称粉丝团会道德绑架,强迫粉丝“氪金”;63%的受访青少年反感粉丝团互相谩骂、攻击;52.8%的受访青少年每月用于追星的花费在100元以上;仅24.4%的受访青少年从不在追星上花钱;仅20.7%的受访青少年表示父母对此了解并支持。可以看出,“饭圈”的阴影已经笼罩了许多青少年。要呵护青少年健康成长,整治乱象迫在眉睫。另据《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统计,我国未成年网民参加粉丝应援的比例达到8%,其中初中生群体是主要参与者。粉丝群体呈现的低龄化趋势,更急召着清朗之风吹过“饭圈”。
此次《通知》中将“严控未成年人参与”单列为一项,提出“严禁未成年人应援消费”“明确明星粉丝团、后援会等线上活动不得影响未成年人正常学习、休息”等,要求之细致、措辞之严厉、实践性之强,展现了紧张有序为未成年人营造风清气正网络环境的坚定意志与有力手段。
打蛇打七寸。“饭圈”乱象整治之难,除了在于粉丝的非理性情绪,更在于背后有一双“看不见的手”。“饭圈”常见的谩骂互撕、挑动对立、刷量控评、教唆过度消费甚至大额消费等不良行为和现象,源头不仅有非理性的粉丝,还有心术不正的明星团队、职业黑粉、恶意营销号,以及浑水摸鱼赚取流量的网络平台等。
换言之,如果只是在管理粉丝行为上整治乱象,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要想不再陷于“按下葫芦浮起瓢”的尴尬境地,必须从根源上加以杜绝。为此,《通知》发布了包括取消明星艺人榜单、优化调整排行规则、严管明星经纪公司、严禁呈现互撕信息、不得诱导粉丝消费、严控未成年人参与、规范应援集资行为等十项举措,针对“饭圈”乱象的诸多方面,都作出了明确规范。
事实上,“饭圈”问题早已溢出娱乐的“小圈子”,是一道社会考题。治理“饭圈”乱象,需要加强社会合力。网信部门在长效整治和规范粉丝文化上继续发力之外,网站平台亦要自我约束,压实责任,坚定落实清理整治的要求。学校、家庭、相关机构也要增强文化教育吸引力,帮助青少年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形成抵制不良文化影响的自觉与自律。惟其如此,才能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让乱象丛生的“饭圈”蜕变为“范圈”,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胡欣红)
【编辑:郭梦媛】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