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网
2017-09-26 09:58:09
作者:曾政
近日的小米校园招聘会引发风波,员工秦某的不当言论让日语专业学生感到羞辱,有人当场离席。随后秦某被指专业歧视,其本人已经在微博上发布声明,并向学生当面道歉。小米人力资源部也就此事正式向公众道歉,对当事员工在全公司进行通报批评。(9月25日 腾讯新闻)
涉事员工不当言论集中体现在对人才价值、冷门专业设置意义的偏见——难道冷门专业就培育不出企业所需的人才?难道冷门专业的存在就不能迎合企业需求?想来未必。当事人基于这两点诚恳道歉,但这件事的影响远不止于此。对专业偏好的反思,关乎更多凯发旗舰厅的人才招聘选拔会不会重蹈覆辙。
小米的校招风波,归根结底是企业根据用人需求筛选不同专业人才,无意中流露出的专业偏见。而在切身利益和感情被双重损害的学生眼里,升级为就业歧视。试想,如果当事人调侃的专业,置换成根本不存在的专业,那么这些言论是不是就限于活跃气氛?
学生愤慨之处更多的是企业不通过审查简历、不进行面试而做出的评价,这种极具主观性的论断,加持日语专业的刻板偏见,从而引发更多人的争论。
企业作为用人单位开展校园招聘,主导着话语权,更应当注重公平公正。人岗不适仅仅是一个结果,不应该成为一种先入为主的观念。某些人才的专业本领虽然欠缺用武之地,并不代表其本身资质和其他能力没有施展拳脚之地,还没有面试专业人才,就通过专业冷热予以否定。
显然“以专业论人才”,标签化的选人导向也有失公允。企业如果真的要招揽人才,就得摒弃偏见和歧视,以人才素质和能力综合考量,而不是凭借专业冷门或者热门。
校招风波的背后有更深的意义,校园招聘应当了解高校专业设置冷热不均的现状,而不是让偏见加剧冷门专业的边缘化。如果知名大型企业对冷门专业人才不问缘由拒之门外,客观上就加速专业的边缘化。试问其他的企业谁会另辟蹊径,试问此类专业还能否招收生源?
高校的专业设置承载着不同的使命,输出专业技能人才参与社会分工、社会服务只是职能之一。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等等方面是高校专业设置更高层次的目标,由此看来,冷门专业虽然与某些企业选人导向大相径庭,但存在意义却不容忽视。
冷门专业不仅有助于传承文化,更增加了社会分工的多样性。凭借专业与岗位的相适性、市场前景等等现实因素去评判专业人才,既不利于发掘人才,也使得冷门专业存续濒危加剧。
企业的各部门根据不同的业绩表现,也有冷热之分,影响着人才流动。虽然人才流动趋热避冷,但企业为了完善职能、健全体系,不会只保留热门部门,立刻撤销所谓的冷门,这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专业存在意义同理,企业分工、专业设置都遵循多样性原则,使得不同人才有发展空间,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道理正在于此,如果没有行业、专业的差异性,各类人才高度趋同,势必影响企业乃至社会的发展。
企业为员工的不当言论道歉理所应当,在凯发旗舰厅的人才招聘选拔中,企业除了关注人才具备的高亮标签外,还应该消除标签化偏见,综合考量人才。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立场,仅供参考。】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