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华:不盲目不浪费才是“撤村并校”的科学态度-凯发旗舰厅
> 凯发旗舰厅-凯发官网入口 > 原创阵地

朱永华:不盲目不浪费才是“撤村并校”的科学态度-凯发旗舰厅

  作者:朱永华

  8月31日不到8点,11岁的邹佳瑞就在奶奶的陪伴下,来到彰加镇八洞村小报名,准备开始五年级的学习。令人意外的是,他被告知,八洞村小要撤。仁寿县(四川眉山市)彰加镇中心小学校长陈振表示,确实有撤掉该村小的打算,撤掉的原因是学生人数太少了,目前只有6名学生3名老师。(9月1日《华西都市报》)

  报道显示,这所村小撤掉之后,该校6名学生选择最近的学校就读也需要2个多小时的路要走,而且公共汽车也只有隔日一班,寄宿学校每年租房费至少也许3000元,而对于这6名父母均在外打工的贫困家庭着实难以负担。不撤村小,3名老师教6名学生,也确实存在师资浪费,撤掉之后,3名老师也可以调到中心小学任教,更可以弥补中心小学师资力量的明显不足。由于撤销村小并没有上报县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同意,再加上家长的反对,县教育局在介入调查的同时,并决定八洞村小在9月1日如期开学。

  曾经“轰轰烈烈”的撤村并校,在社会一片质疑声中被终结,撤区并校不但加大了农村很多家庭的教育成本,加剧了上学难,更使得不少偏远地区学生辍学现象严重,在交通等基础设施发展在一些地方还相对滞后的情况下,不切实际的盲目跟风撤区并校,确实极不可取也存在很多弊端。但一个现实问题也不能回避,不少边远山区村办小学,正如八洞村小一样,有相对完备的教学设施和一定的师资力量,但由于农村大部分青壮年外出打工,不少学龄儿童也跟随父母进城上学,剩下家庭相对贫困的学龄儿童不但数量很少,造成村小生源不足,甚至出现“一个老师教一个学生”的现象,而出于家庭经济状况和孩子年龄的局限,有无法前往较远的地方读书。对于这样的村小,确实存在撤留两难的尴尬。

  而另一方面,由于村小“大马拉小车”,占用了本就不充裕的教师资源,而乡镇中心小学却又因为学生过多,出现师资力量明显不足,撤掉这些“大马拉小车”的村小,将学生分流其他学校,对教师资源加以平衡利用,确实也不失为解决农村教育落后问题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就如八洞村小学,只有3位教师6名学生。而据中心小学校长介绍,中心小学仅有30多名教师却承担着800多学生的教学任务,师资力量明显不足,撤掉村小,让6名学生“就近”其他学校上学,可以将3位老师补充进中心小学来,以缓解师资不足的压力。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衡量,这种“撤校”不仅更利于资源集约和平衡利用,也非常具有合理性。

  但按照国家义务教育法和教育部相关规定,“撤村并校”已经被明令禁止,仁寿县教育局也明确表示对于村小不仅不会撤,还会逐步恢复。这意味着像八洞村这样的“大马拉小车”小学,非但不会撤掉,反而有长期存在的可能。尽管这看起来是对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视,但实际上却也不是一种科学态度。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不切实际的撤村并校确实应当反对,但不符合资源平衡科学利用的逐步恢复村小同样也不可取,关键还是要有务实和因地制宜的科学态度。对于像八洞村小这种情况,笔者认为撤校还是很明智的。除了将3位教师补充进中心小学之外,对于6位分流学生和类似因村小撤销需要到较远学校完成义务教育,家庭经济状况又不允许的学生,基层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寄宿、交通等费用补贴,待补贴学生达到一定数量时再考虑恢复村小。

  既不能脱离实际盲目撤村并校,同样也不能让边远农村极其有限的教育资源存在过度浪费,这才是一种科学态度。无论是“大马拉小车”还是“小马拉大车”,对于农村有限的教育资源综合利用和提升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同样都不是明智之举,尤其是对于6名小学生而言,缺少同学伙伴的集体生活和游戏,更不利于学习与健康成长。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立场,仅供参考。】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请关注。
[责任编辑:杨凡、赵国徽]
手机安装浏览更多山东资讯

齐鲁网凯发官网入口的版权与免责声明

1、山东广播电视台下属21个广播电视频道的作品均已授权齐鲁网(以下简称本网)在互联网上发布和使用。未经本网所属公司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山东省广播电视台下属频道作品以及本网自有凯发官网入口的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凯发官网入口的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凯发官网入口的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06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81号  邮编:250062
凯发官网入口的技术支持: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