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网
2023-02-20 18:16:02
日前,一则题为“合肥教育名师陈某讲座中被学生轰下台”的视频加图文的网帖在多个平台上广为流传。网帖内容显示,2月18日下午,合肥师范学院副教授陈某在安徽省庐江中学作主题演讲前,因ppt无法正常打开,进行了短暂的脱稿交流,其中“同学们读书就是为了钱”等话语引起了在场一名同学的激烈驳斥,其径直走到舞台,抢下话筒喊出抗议口号。
随着事件发酵,各方迅速做出回应。最新情况是,政府部门高度重视,责成地方成立调查组,对涉事中学把关不严,予以调查问责;同时,教育主管部门已责成陈某某所在高校党委成立调查组对陈某某进行调查。
一直以来,教育领域备受各界重视,倘若教育内容涉及崇洋媚外、流于低俗,偏离主旋律和正能量,很容易引发网民强烈谴责,促使相关部门采取行动,严防教育步入歧途。以此次“抢夺话筒”事件来说,从目前各种社交平台流传的讲座内容看,现场老师的讲话内容和中学生所受教育确实具有相当的冲突性,甚至一些观点流于低俗,不光让授课老师自己形象大打折扣,也可能破坏了大学教育者的一般形象。
高校教师到中学开讲,本是加强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内在衔接,搭建中学与大学之间交流互通桥梁的多赢之举,有利于学生拓宽眼界、提升境界,提前了解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落实与推进学业生涯规划,但前提是分享内容科学健康,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大学教授给中学生讲授科学、技术等知识尚可,有助于后者增长见识、丰富知识,但一旦涉及到道德品质、思想政治、价值取向等意识形态领域,宜应慎之又慎,充分考虑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能力。这是因为中学和大学阶段的教育诉求迥然不同:中学阶段学生的三观仍处于形塑阶段,无论是知识的传授,还是观念的引导,都具有非同一般的严肃性,而大学老师以学术自由为追求,他们的思想和观点常常较为开放。同样的内容,在大学和中学讲,受众的接受程度和反馈情况可能大相径庭。
这也提示公众人物在公开场合言说时,需要注意置身情境,明白交流意图,尊重阅听者感受。即便作为正式开讲之前的“开胃菜”,以所谓“调侃”之语谈论一些事情,也当注意讲话边界,不能无所顾忌、随心所欲,更不能灌输功利主义的“毒鸡汤”。
针对这位上台“抢话筒”的同学,也想适当谈两句。年轻人需要有热血、有勇气,更难得有理想、有情怀。但是上台抢话筒的行为并不可取。
对于讲座内容有抵触,甚至愤怒,学生大可诉诸合理渠道,包括向涉事学校、教育部门反映问题,给大众媒体提供线索等等。而上台抗议本身破坏了教学秩序,并非建设性的行为,导致的直接后果是讲座草草结束,绝大多数同学无法正常听讲。(文/孔德淇)
闪电评论,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qilushiping@iqilu.com
闪电新闻记者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