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天放:行政命令下的捐款“倡议”无异于道德绑架-凯发旗舰厅
> 凯发旗舰厅-凯发官网入口 > 微评论 > 齐鲁锐评

刘天放:行政命令下的捐款“倡议”无异于道德绑架-凯发旗舰厅

  作者:刘天放

  安徽淮南某市直单位8月3日下发了一封名为“扶贫捐款倡议书”的通知。倡议书写道,倡议“县级干部200元,科级干部100元,其他工作人员50元。鼓励公益性岗位人员献出爱心。各单位捐款请统一于8月5日上午下班前报机关党委。”淮南当地多个市直部门的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他们都在近期收到了与上述内容相似的“捐款倡议书”,但“倡议捐款”的标准不一。譬如,淮南市审计局一位工作人员表示,这次捐款活动中,该局的捐款标准为“县处级200元,其他人员一律100元”。(8月9日 澎湃新闻)

  虽然淮南市扶贫办的工作人员称“捐款是自愿的,非强制性”,但明眼人一看便知,这份“扶贫捐款倡议书”就是具有“强制”性质。试想,如果市直机关发了捐款的倡议书,且规定了按级别、职位捐款的数额,那么机关内的各级干部和其他工作人员,谁有胆量拒绝响应呢?为了扶贫济困、扶弱助贫号召本单位职工积极参与,这本身没错,但如果以市直机关的名义下发倡议书,且明确了每人该捐的数额,那就无疑带有强制性质。

  的确,如果大家都伸出援手,献出爱心,慷慨解囊,纾困解难,那么,就会有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为此而受益。社会的关爱,就能使贫困之人或家庭得到暂时的缓解,也体现了社会的温暖。可是,此类“明码标价”的强捐,必然会使本该是正常的扶贫帮困走向歧途。既违背了行善出于自愿的本意,也破坏了慈善的大环境。如此捐款,就是捐出去了,不少人的心里也不会舒服。

  有人说,强制的捐款是不甜的瓜,这话十分贴切。从报道中可以看出,淮南市为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全市到2020年底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才下发此倡议书,可见也有追求政绩之嫌。全市12.48万贫困人口、162个贫困村、1个贫困县,为了早日帮助这些地方走出困境,一起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共同迈入小康——这话说得好听,但只靠市直机关人员捐款,就能打赢扶贫攻坚战吗?如此强捐,哪怕暂时使一部分人脱贫成功,可一旦失去了捐助,还会返贫,这不是明显的自欺欺人吗?

  如今,慈善的公信力严重缺乏,主动捐款者变少了,原因当然很多,但不可否认的是,“强捐”就为慈善缺乏公信力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捐款是人们发自内心的对救助者的一种慈善表达。作为政府机关,号召自己的员工捐款没有错,可要是以硬性指标下达任务,那就无异于“道德勒索”。这种摊派捐款,就是强制捐款的变种。根据单位级别限定具体数额后,领导当然就捐,员工也不得不捐。这会使许多人对捐款产生厌恶乃至抵触情绪。强制捐款,只会让更多的人不愿意再靠近慈善,只能给慈善事业带来负能量。

  慈善是一项有益于社会与人群的公益事业,是没有外来压力的条件下自愿奉献爱心的援助行为。强制捐款只会让爱心变味儿,让越来越多的人产生了抵触心理。只有自愿才能让慈善更富于人性。然而现实中,强捐的现象层出不穷,花样繁多,令慈善频频受伤。靠行政命令式的强制性捐款就是假慈善、伪慈善。慈善打上“强制”二字,就会变味儿,让人难以接受。而政府部门滥用权力强迫自己的员工捐款,就是变相的道德绑架。而当慈善被变相地以道德名义遭“绑架”后,留给人的并不是慈善带来的温暖,而是南辕北辙的伤害。

  说到底,任何强迫捐款,都与慈善的本意毫不搭界。因此,一定要杜绝任何形式的行政强捐。倡导大家献爱心没错,但更要尊重别人的捐款自由。只有用真诚去感动,用热情去助推,用事实去说服,才能让更多的人伸出援手,这样的慈善才能充满人性的光辉。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立场,仅供参考。】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请关注。
[责任编辑:杨凡、赵国徽]
手机安装浏览更多山东资讯

齐鲁网凯发官网入口的版权与免责声明

1、山东广播电视台下属21个广播电视频道的作品均已授权齐鲁网(以下简称本网)在互联网上发布和使用。未经本网所属公司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山东省广播电视台下属频道作品以及本网自有凯发官网入口的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凯发官网入口的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凯发官网入口的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06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81号  邮编:250062
凯发官网入口的技术支持:
"));
网站地图